
家乡味道
儿时的我,一直以为“阿拉是上海人”。虽然很小便随父辈们从上海走进这个川西北钢城,但由于钢城人大部分来自上海,因此,一伙“上海人”在四川,沿袭着在上海时的诸多习俗,工作、生活、学习在近乎与世隔绝的半封闭
儿时的我,一直以为“阿拉是上海人”。虽然很小便随父辈们从上海走进这个川西北钢城,但由于钢城人大部分来自上海,因此,一伙“上海人”在四川,沿袭着在上海时的诸多习俗,工作、生活、学习在近乎与世隔绝的半封闭世界里,他们及他们的子女们一直视上海话为普通话。上学后,不知何时、不知何事填写一张表格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籍贯是黑龙江,问父亲:“阿爸,啥个叫籍贯啊?”答曰:“就是老家啊”,于是恍悟:“嗯哪,俺们是东北人!”
那时候,老家经常给家里寄来些家乡特产,父母每次像得宝似的把它们分成很多份,送给邻居、同事、朋友。很喜欢闻打开包裹后的味道,那可是家乡的味道呢。
父亲自打当年“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后,便开始了漂泊于东北之外的生涯,至今已有整60年了。父亲除了“二人转”唱得比“二呀么二郎山”跑调得少外,还没少吧唧着嘴跟我们念叨过“玉米碴子大芸豆”、“黄米年糕黏豆包”、“猪肉炖粉加酸菜”“小鸡炖蘑干豆角”……还有那些冻豆腐、冻饺子、冻梨、煎饼果子、小葱拌豆腐、大葱醮大酱……惹得我们嚼着上海奶油糖、抿着话梅盐津枣,还淌着哈喇子。
家乡的味道,并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被父亲淡漠,相反在父亲的思乡情结里越发的浓郁起来。
近期热衷网购,那日突发灵感“诶,都说网上除了人不卖外,啥都有的卖,那些好吃的,好玩的……对了!东北特产一定不会没有!”淘宝网内打入“东北特产”一搜,果然没让人失望,那个琳琅满目哟,简直就是目不暇接嘛。选中一销量不错之店家,装了满满一购物车,忘了砍价,付款,妥了!慌不迭讨好似的跟老板一抱拳:“早点发货哦。”老板一呲牙:“ok”。
一晃三天过去,周末,阳光明媚的日子。下班回家,门卫师傅喊:“有你家包裹哦。”,等不及老公了,自己呼哧呼哧抱上楼,拆开纸箱,呀,和儿时记忆中打开家乡包裹的味道一样。将东西摆满一桌,样样都是爱不释手,那些干豆角、白萝卜干、茄子干分明还透着家乡太阳的气息。醮一筷子大酱,蒸一块年糕,嗯,味道好极了!
晚上上网,依原样订上一套,收货地址:成都的妹妹家。然后拖着下巴颏,坏笑着猜想几天后父亲他们意外收到货后的n种惊喜表情,很满足,很幸福!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写给雨中的雨
下一篇:此生不逢时,愿两地相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