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随感

购书随感

愚妄无知杂文2025-04-14 05:33:14
今天中午我走出健身房,看到路边刚摆好一个书摊,两个年轻人一前一后,轮换着吆喝:“不论厚薄,两本十元。”我停驻脚步,蹲下身子,看看了书摊上的书,都不是买旧书,也不是买盗版书,实打实是正版新书。而且,在我
今天中午我走出健身房,看到路边刚摆好一个书摊,两个年轻人一前一后,轮换着吆喝:“不论厚薄,两本十元。”我停驻脚步,蹲下身子,看看了书摊上的书,都不是买旧书,也不是买盗版书,实打实是正版新书。而且,在我最近处有我所最喜欢的散文类、历史随笔类书,一本油墨清香,扑鼻而来。对于这两类书,我从不挑剔,随手就拿起《林语堂散文全集经典》、《朱自清散文全集经典》、《写在历史的拐弯处》、《历史的可能与极限》四本书。或许这是开张生意,两位年轻人很是麻溜地接钱装袋,还不忘在给我递上书时,礼貌地说了声谢谢。
自古以来,除去焚书坑儒短短几个朝代,书一直被人们倍加珍视,它不仅承载着思想、智慧、科学,也承载着修学习、教育。书在古时与现今,都不失为引领人走向仕途、走向富有、走向幸福生活的铺路石。宋朝皇帝赵恒就曾“教导”自己的子民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黍;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将书中所有,讲的多么诱人;将读书考取功名,勾画成了人生一条绝佳的出路。所以,古人有头悬梁,锥刺股读书的,有凿壁借光、萤火映雪读书的,不为别的,只为一朝求得功名。现今各个孩童,书包压背,书架环屋,日学夜读,或非己所愿,却承载了父母对于他(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盼。这些,无不是书,一本本厚重的书,被视为帮助实现梦想与期许的奠基石与铺路石。
书,一张张整齐装订在一起的纸张,一页页文字连缀的篇章,无不饱含了作者或对于自然科学的探索认识;或对于历史现今的探究解读;或对于自我思想的表达剖析。它是一代代智者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毫不吝啬,散洒而来的甘露。作为读者,我们既以他们的智慧作为钥匙,开启着我们的思想;也敞开心扉,享受这清甜甘露的温软滋润。
写过无数本巨著的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营养品”,它滋补的定是人的思想。一本《论语》,几千年来以入世有为儒家思想滋补着炎黄子孙;一本《老子》几千年来以出世无为道家学说滋补着华夏儿女。一阳一阴,却都是很好的滋补品,很好的培育出了一批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志、有识、有为之、有不为之的仁人志士。非有书,则绝不会成就出这样的人。
如今,追求金钱至上,书多与少年相伴,走过那段路,继续一如既往爱书读书藏书的少之甚少,也就零星几个做学问做文章的。绝大多数人,无须读书亦可工作赚钱生活,而且有滋有味,书也就成了多余之物,或置于架上,用于装饰;或干脆身边没有一本,与书绝缘。然则,与过去相比,现在大凡有点研究、有些名气、有所爱好的却都喜欢写书出书,一本本外表花里胡哨,内容稀稀松松的书,每天可能都会被印刷被出版。所以现今就出现怪现象:写书的越来越多,而读书的越来越少。
书当是先进科学、学术、思想、理念、智慧、情感的载体,它可以传播知识、启迪思想、引发思考、激活精神。所以,无论人生历程多少过往,读书当不失为洗涤旧观念、旧看法,获取新思想、新精神的最佳途径。它既可以开阔视角,也可以引导思维,走向新的层面。然则,对于那些过于肤浅、重在炫耀、实求传名的书,最好还是翻开合上就好,免得浪费了时间。
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正是这类书多了,犹如沙子掩盖了真金一样,将少部分好书压埋在了书堆里,影响了些许好书的传播。正如我刚刚购得的这些“跳楼价”的书,它们就是在铺开的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书中混杂着,虽是好书,但销售不好,最终竟然落成“街边货”,被贱卖而出。
书,好书遭受这样待遇,实在令人心生怜悯与叹惋。
作者或者编者,即使不是绞尽脑汁、呕心沥血,也是深思熟虑,倾其所能,不是弓背笔耕,就是广收出精,才有一本好书。它在他们眼里心里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宝贝,非三十元或者一百元的价值能比。然而,因为众人没有读书的习惯,书出得过于泛滥,它却大多数被挤压在库,终被贱卖。这是买出了一本书,也是买出了他们的知识智慧思想。
书呵,终归没有古时珍贵了。
随笔
2013-10-15晚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