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历史教科书的演变看中国的改革
很多网站正在热火朝天的评论着这件事情,这种热情不亚于小泉朝拜靖国神社。的确,之前的几代人都处于这个革命时期的思想中,一下子的改变,让很多的人难以接受。这让我想起了小平同志的改革,那时的改革的反对声,一样响遍了全国。
实行任何一件事情,必须理论先行。小平在这一点上,让全中国人看到了改革的真正含义,也让改革的热潮响遍全国,并且最终确定下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学的都是关于革命时期的英雄的历史。小时候学的东西,总是会影响到以后的行为的,因为它已经形成了我们的潜意识。我经常会幻想,如果有一天打仗,我们都会是英雄。
它可以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支柱、作为一种勇气的表现,可以培养人的性格的坚定,可以让我们知道先辈争取到的天下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并体会到幸福感。而革命时期的很多精神,却是抑制人的个性、抑制人的欲望(正常的)、抑制个体与他人的接触(因为很多人都是我们的敌人),甚至也可能抑制我们通过赚钱来提高社会的价值的方法。
革命的精神可嘉,值得我们发扬,但它的抑制作用,却让我们这个社会里很多的人都抑制着自己的思想,如文人般地抑制对经济增长有价值的一些思想。
小平同志早已先瞻性地提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我们学得的革命事迹,可以改善我们的性格,却不利于我们的社会发展。
显然,我感觉这个改革是具有前瞻性的。只是有很多的人,因为在以前的教育体系下成长,一时难以走出来罢了。而我们的政府,勇于自我挑战,勇于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思想,来发展经济,是很值得我们个体学习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差异(一)
下一篇:关于“小沈阳现象”的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