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公园的冬荷
西湖边有一条绵长起伏的绿色走廊,路径上铺砌的石块和鹅卵石比比皆是,路径两侧生长着挺拔的侧柏、雪松、云杉、香樟,携手共融,有如一家。它们同心协力抗击着风霜,又互为映照,构筑了一条幽静回绕的湖边小径。
衡阳西湖公园有数百亩湖面,湖心岛的“爱莲阁”旁有成片的木芙蓉、樱花树、丹桂树、垂柳。“爱莲阁”建在小岗上,琉璃瓦、白粉墙内四外三层,庄重秀丽。60多亩蜿蜒曲折的荷塘围绕在小岗的四周。
荷塘里,远远近近的残荷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
荷叶早已枯黄,一枚枚枯荷萧瑟的立于水面上,全然没有夏日的鲜活与生气。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此时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
有一枚荷叶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湖水中的荷柄旁,仿佛是一位持枪披甲的勇士,也许那一湖的浪漫,一湖的豪情与刚烈,正被这枚荷叶收藏着?
还有一个画面令我震撼。在暗红色的阳光下,一支铜铸铁打般的荷柄已投入冰凉的湖水中,莲头却执拗地伸出水面,面朝空旷的天空。十七个空了的莲房,犹如十七个森然的弹洞,望着这默默无言的黑洞,我依稀听到荷内心深处的呐喊与控诉。
抚摸着枯荷的残茎,它空洞、毫无生气,然而它依然坚韧、不可折断。我不禁怀念起夏日的荷塘,怀念那些袅娜生姿的荷花来……
衡阳西湖公园,系衡阳古八景之一,素有“西湖夜放白莲花”的美誉。夏秋之际整个西湖开遍白莲花,晓夜和清晨到此,水波鱼跃、幽香袭人,花叶相映、绰约生辉。
湖是城市的心,是百姓们呼吸伸展的空间。西湖公园里,市民们常来晨练、散步、休闲、娱乐。走上“爱莲阁”,我细观周敦颐的《爱莲说》石刻碑牌,其文章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的爱莲之心,让我深受感动。
绕湖一周,我来到公园的南大门。大门里有一方水泥广场,许多市民在跳健身舞、交际舞、打羽毛球。
时候不早了,一群人正在收拾晨练的衣服和道具,站在一起闲聊起来。一位大爷说:“现在早餐也涨价了,一根油条要两块钱。”一位大姐接着道:“可不是嘛!最近肉价一天一个价。”“涨吧,涨吧!……看看我还能吃啥,想着张嘴站路边吧,霾还没走,喝点西北风,里面的东西都多了”一位女同胞满腹牢骚地说。“原来一百块钱算大钞,现在买不了几样菜”那位提着菜篮子的女士愁眉不展幽幽道。
最近这段时间,天气寒冷,临近春节,食品价格尤其是蔬菜价格“涨声”一片,让很多人连呼“吃不起,吃不消”。油、肉、蛋、副食品、牛奶、天然气不断上涨,物价的上涨牵动着老百姓的神经,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2012年底至2013年初,我国的CPI将进入新一轮上涨阶段,2013年初的猪肉价格也将进入周期性的上涨。政府部门正采取应对措施,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相应的经济调控政策也正在颁布施行。
我离开人群,漫步向北大门走去。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雾已散去,给人一种解脱和轻松。荷沐浴在冬日的阳光里,干枯了的冬荷拥抱着,共同迎受寒风的侵蚀。
寒冷又算的什么?莲蓬里饱满的莲子,早已植入湖底的泥中。在冰冻的泥沼下,是充满生机的莲藕,它们一节节的芽孢正在悄悄生长并硕大,藕节在湖底栖藏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纯净弥新。
我想,我从荷的身上学会了等待。虽然在等待的过程中有着失落,有着许多伤痛,但这种等待是充满希望的等待,是坚强勇敢的等待。等待冰雪消融的日子,定会迎来又一个幸福的生命年轮。
我很钦佩荷,一种植物让我思考了人的生活。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不也是一连串的等待吗?人生是一个不断等待的过程,我们在等待中成长,在等待中历练。我们要勇敢面对日常生活的波澜曲折,无论何时都要对生活充满希冀和憧憬。想到这里,仿佛周围有丝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我的心肺。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