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山居士
白居易离休后,爱上了龙门,爱上了香山寺。“洛都四郊,水山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白居易和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成了好友。白居易他经常乘一小船,沿伊水逆流而上,或骑着自己的“骆马”
白居易离休后,爱上了龙门,爱上了香山寺。
“洛都四郊,水山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白居易和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成了好友。
白居易他经常乘一小船,沿伊水逆流而上,或骑着自己的“骆马”,入龙门,登香山。在船上,在马上,或低吟,或长啸,吸引来行人好奇的目光。
白居易把家当都搬到了香山寺。“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架,半移生计入香山。”不过,钟爱香山寺,香山寺衰微破败的景况却让他伤感。
寺前阶路、寺中楼亭、殿堂、佛龛,年久失修,风雨侵蚀,有的开着“天窗”,有的干脆塌圮了,前来烧香进贡的人们,目睹佛像、僧人的境遇,十分婉惜,如满等佛家弟子,内心也深感耻辱。白居易决计修复香山寺。但苦于资金紧张,不能动工。
曾做过丞相的元稹是白居易的挚友,虽说小白居易七岁,但早年曾帮助白居易融入长安官场。大和五年,元稹在武昌任所,不幸得了急病,弥留之际,他命家人托白居易为其撰写墓志。
老朋友英年早逝,白居易悲痛万分,以最快速度写好了元稹的墓志。元家人表达谢意,并依元稹遗嘱,呈送给白居易价值七八十万两银子的金、玉、绫、帛等。白居易推辞再三,说“文不当辞,贽不当纳”,但元家一定要他收下。
白居易心想,也好,替元稹到把这笔巨额钱物布施给香山寺,作为修缮之用,倒也对得起老友,也可以说是完成个自己和老友的共同心愿。
有了元稹的资金,香山寺的修复工程开工了。三个月,修复了全部建筑二十九间,并粉饰、彩绘一新。又建成香山寺经藏堂,佛教典籍有地方保存了。白居易把他在洛阳的八百首诗作结集《洛下游赏宴集》十卷,藏在香山寺经藏堂里。
晚年的白居易经常住在香山寺。初冬一天夜里,天空飘着大雪,隐约传来阵阵啼饥号寒的声音,久久未能停息,使拥炉取暖的白居易心情不能平静。
后来连续几夜如此,白居易在家仆的搀扶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香山寺,在西南的台阶上,看到了一幅触目惊心的图景。伊河的八节滩,七拐八弯,怪石嶙峋,险象环生,河中急流,忽儿似脱缰野马,奔腾直下,忽儿又如乌龙绞柱,回旋翻滚。下游的船只驶到滩前,船工得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用尽全力拖拉船身,艰难地前行。上游的船只顺流急驶而来,接近险滩时,船上的艄工也得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用尽全力拖住船身,减缓船速,一步一步,艰难地送船下滩。
这时,一支船队的最后一只船将要过滩,只听得一位年老体弱的舵手一声惊叫,船身撞到峭石上,碎了,夜幕中,顿时响起呼天唤地哭叫声……
白居易回到香山寺住处后,八节滩上那令人悲伤的情景一直在他脑海里翻腾。八节滩必须疏浚,再不能让它吞噬船工们的生命了。可是,谁能出这个资呢?辗转反侧,苦思冥想,白居易拿定主意:多方募集——仁者施财,贫者出力。
天刚亮,白居易就敲开了香山寺主持僧的房门,又接连几天反复游说洛阳城内的富绅们,讲述八节滩吃人的现状。白居易感动了香山寺主持和众多僧人以及城内富绅。香山寺里摆出了几个专用功德箱,善男信女纷纷投入银两,富绅们慷慨解囊,为疏浚伊河险滩捐款捐物。
开凿八节滩的资金基本到位。冬季伊河水量较小,控河开石。伊河流域的船工们、龙门一带的石工和百姓们,纷纷自带工具,共襄壮举,在八节滩红红火火干起来。
经过一个冬天的施工,凿掉了九峭石,疏浚了八节滩。白居易的心情总算得到了平静。
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振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一年后白居易与世长辞,家人遵遗嘱安葬他在香山琵琶峰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