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凋谢之美
人们喜欢花开正艳,花香正浓,花事正繁,喜欢花的馥郁,更喜爱一种暗香浮动的消魂。古有一剧传世的《花为媒》,以花传情,情定终身。一枝玫瑰,在痴情人的眼中,便是那爱的心笛的旋律在响动。试问谁不喜欢花的美丽与芬芳?谁能抵抗得了她的吸引与诱惑?娇艳的花朵,总能引起人们的欣赏和青睐,特别是花儿怒放的时刻,更是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和花儿近距离地亲密接触,吸允花儿的芳香之际,也会与花儿合一张影,留下这难忘而美丽的瞬间所谓的“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只是一个代表而已,所有的花,但凡有生命的花儿,都会和人和谐共存,美丽同在。我想,大凡热爱生活之人,都会流连忘返与花丛之中----端详一朵花,相看两不厌。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花开有时节,花开有花期,看着凋谢的花儿,有的人或许没有什么感觉,有的人或许会生出些讨厌了,认为那凋落的花儿,呈现出一种衰败之象,未免觉得大煞风景了。可是黛玉此时却会惜花,怜花,葬花。一曲感天动地的《葬花吟》,不知道牵动了多少人的泪腺。“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看着这肝肠寸断的《葬花吟》,怎不将人心儿片片揉碎?也只有多情之人,才有这样的情怀,才懂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只有痴情之人,才能从花的凋落,想到人生的某种无可逃避的悲凉与无奈。由此看来,黛玉就是世间少有的懂花爱花的人,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朋友送的那株名叫朱顶红的兰花,前几天开放了,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到院子里看花,仔细地看,专注地看,在我虔诚欣赏一个多星期之后,那两朵美丽的花儿,终于释放了它最后的力量,慢慢地枯萎了,原来倔强向上的花朵耷拉下来了,但它的筋骨和精气神尚在,它依然顽强地坚守着它的位置,并时刻在渴望着下一次的精彩和绽放。透过这两朵凋谢的花儿,我已然没有了黛玉那种葬花的凄美情怀,没有那种生死离别的哀叹,也没有那种无可挽回的失去和无奈。我却从中看出了某种生命的含义,一种花开花谢的轮回之美。
我从花的凋谢中,看到的并不仅仅是寂寥,不仅仅是惆怅,而是一种未来的希望,一种心驰的向往。透过凋谢的花,我看到一种生命之美,一种生命的本质的东西,生命轮回无穷无尽,也只有在这种凋落的轮回中,我们才有一代又一代的前赴后继与血脉相连。凋谢的过程是一种美,它正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正如月缺月圆的交替,生老病死,潮涨潮落,不也是宇宙生生不息的循环之中的一个节点吗?虽然是略有遗憾,但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我很早就讨厌假花,哪怕它做得多么的逼真,多么的美丽,可是我依然不喜欢它。假花也不是不美丽,也不是不能装饰生活,主要是因为它缺乏一种生命轮回的真实感,它尽管长年怒放,长年艳丽,可是因为它一直不变的色彩与姿态,反而暴露了它的虚妄与苍白。而一株真正的花儿,哪怕它开花的时间只有一瞬,哪怕它只有几片绿叶,可是因为它的真实存在,参与了生命的成长与凋落,就可以在生死变幻之中,展示出一种淋漓尽致的生命之美。
谁说凋谢不是一种美?它分明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美,是一种蕴含着自然力量的美,是一种风雨之后的成熟之美,是一种充满期待的收获之美,它以自己的凋谢来为生命的其他形式开道,让出更宽阔的空间,以便孕育出更好的果实,这是一种付出的美丽,这是一种荣耀的谢幕。凋谢之美,不容置疑!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