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亮剑》读《亮剑》

看《亮剑》读《亮剑》

阃威杂文2025-05-10 09:12:13
前两天,正巧看到东方时空栏目采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扮演者李幼斌,他的访谈也和剧中传奇人物李云龙的个性有些相象,直来直去,透着豪气。至少是近一个时期以来,让我忘掉《亮剑》是不可能
前两天,正巧看到东方时空栏目采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扮演者李幼斌,他的访谈也和剧中传奇人物李云龙的个性有些相象,直来直去,透着豪气。
至少是近一个时期以来,让我忘掉《亮剑》是不可能的事。我那位非常喜爱看战争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先生,正沉迷于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不厌其烦的观赏之中。他有个习惯:绝不会一集集的在电视中耐着性子观看他喜欢的作品,往往是看过一、两集时被他认为是值得一看的片子,会立即去购买光盘,之后,就一气呵成(如果是大部头连续剧他会两气呵成或者三气呵成)地看完。这还不算,他还会反反复复地、没完没了地再看那些他认为精彩的片断或者全部,直至他中意的又一部新作品出现,再进入下一个周期。近来,他正在《亮剑》的周期内循环着。虽然,我并不是很喜欢这类题材的作品,但是,先生不断重复地观看,也多少感染了我,断断续续、不分前后、加上我的“聪明”,也竟然看明白了,也被李云龙这位传奇将军的故事所感动。
一天,儿子说这个电视剧只是小说的前部分,问我想不想看小说,而且说,里面两位主要人物李云龙和他政委赵刚都自杀了。怎么可能?!我迫不及待地渴望看到这本小说。第二天,儿子从同学那里借来这本小说,只一个晚上,我就看完了--后半部特别是结尾部分,是在泪水的浸泡中看完的。
电视剧《亮剑》是从李云龙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直到他在1955年授予将军为止,这只是小说的前半部。如果只有这前半部,也许,刻画在心中的是威风凛凛的硬汉们的魅力,是光辉,是威武,是军人的豪气甚至是霸气形象,心中荡漾的是一股激情。的确,电视剧《亮剑》绘出的是一部英雄史诗。然而,当看过小说后半部,心中奏响的竟是一曲悲歌。从此,再看这部电视剧时,会情不自禁联想起这位传奇英雄最后的命运,中心不免涌出阵阵悲痛。
李云龙正直刚烈的性情,在战争已经远去的和平时期,在他根本不能理解的政治斗争中,显得是那样的单纯,那样的不谐调,他只是感觉着“浑身不对劲儿”,但是“到底咋不对劲儿”,“也说不出来,总觉得有事要发生”。他的这种个性,使得他在比战争年代“复杂得多”的和平年代,显得格外天真与可爱,且又难能可贵--这本应当是人的本性,然而在扭曲人性的时代,他却成为政治运动的牺牲品,最终,一代传奇英雄,谱成的是一曲悲歌!
在李云龙结束自己生命之前,他拒绝了从造反派手中救出他的战友们要把他藏匿起来的主意:“你们听好,一个军人,可以在肉搏战中被敌人砍掉脑袋,但他绝不可以被侮辱,军人可以去死,但绝不能失去尊严,你们想把我藏起来,过几年苟延残喘的日子,我认为,即使是出于好心,也是对我李云龙的侮辱,让我活得像行尸走肉。这样做,我只能认为是谁和李某有深仇大恨,绝不是什么好心。你们明白吗?大丈夫来去赤条条,活着要活出个人样,死也得像条汉子,干吗要我去学缩头乌龟?坏了我一世名声?”
该说的说了,该做的也都做了,该走啦。身为将军,他不喜欢这种归宿,记得一个著名的外国将军说过:一个军人最好的归宿,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李云龙同意这种观点,欣赏这种死法。可惜,生活没有给他这种机会。
他生命的最后一段话是对专案组组长马天生说的:“我李云龙这条命,不喜欢听别人摆布,谁都不行,日本鬼子和国民党不行,现在的中央文革也不行,我这条命得由我自己摆布,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死法。我李云龙这条命虽说不值钱,可也不能被别人轻轻松松就拿走,这活儿得由我自己于,你知道一个军人最体面的死法吗?上吊?服毒?都不行。那是老百姓的死法。告诉你,军人的死法应该是用子弹。你看,我把枪口对准太阳穴,当我扣动扳机时,子弹会从我另一侧太阳穴穿出,随着子弹喷出的是我的血和脑浆,那时你会看到,我李云龙的血是热的,滚烫滚烫的,冒着热气,我的脑浆是白的,像没点好卤的豆腐,糊里糊涂的,这是因为我这辈子没闹明白的事太多。这颗子弹从我太阳穴穿过后,应该打进那边墙里,那墙是灰墙,不会产生跳弹,如果你想留个纪念,就把这弹头挖出来,我送你了。如果你不稀罕,就把它留在墙里,将来不管谁得到它,和我都是个缘分。还有,这颗弹头可能有些变形,因为我的颅骨比较硬……”
李云龙用右手举起手枪,把枪口抵住右侧太阳穴……似乎懒得说话,他的食指猛地扣动了扳机……马天生几乎没有犹豫,他一个箭步冲到那面墙前,迅速地挖出了那颗弹头,仔细地端详着,李云龙说得没错,那弹头的确变了形,他的颅骨还真硬……
李云龙的传奇一生因他生命的结束而悲壮!他的生命因一个时代而辉煌,因一个时代而悲壮!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与李云龙结为生死战友之交的赵刚,一位正直的追求理想、追求“主义”、追求完美的知识分子,与李云龙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也有着与李云龙完全不同的善于思考的头脑。正是由于善于思考的正直品性,最终,他也不得不成为政治运动的牺牲品,成为另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如果说李云龙是以死捍卫军人的气节,那么,赵刚则是以死捍卫自己的理想与“主义”,以死去实现他对妻子“如果有一天,自由和尊严受到伤害,受到挑战,而又无力改变现状,那时你会面临着一种选择,你将选择什么呢”问题的回答:“反抗或死亡,有时,死亡也是一种反抗!”
小说中的两位女性--李云龙的妻子田雨,赵刚的妻子冯楠,也随着她们的丈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这部作品增添了又一份厚重的悲情。
田墨轩是田雨的父亲、李云龙的丈人,出身于江南望族,在小说中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出现,扮演着预言家的角色,也是作者的代言人,他说:“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法制健全,如果法律丧失了公正,后果无疑是可怕的。”“任何一个政党,哪怕他的理论再先进,也难免有缺点,要连这点起码的道理都不懂,也就无所谓先进的政党了。”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们的人大常委会相当于国会,行使立法权。我们的国家主席相当于总统,行使行政权。我们的法院也同样是行使司法权。这种模式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恕我直言,这只是一种表象,事实上无法做到互相制约,还是贵党一家说了算,缺乏最基本的监督,民众缺乏干预能力,这样就出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