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那点事

当官那点事

都丞盒杂文2025-09-10 11:25:06
读书的功用依照国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观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读书者孜孜以求的境界和目的,这就使得莘莘学子们为了梦想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而秉烛夜读、十年寒窗!这一切的努力为的是“
读书的功用依照国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观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读书者孜孜以求的境界和目的,这就使得莘莘学子们为了梦想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而秉烛夜读、十年寒窗!这一切的努力为的是“一朝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十几年寒来暑往、风餐露宿,“头悬梁,锥刺股。”为的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旦成名天下扬。”。这扬名立万的营生便自然而然的就跟“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读书无形的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从小学到大学的孩子们的体重轻了,眼镜厚了,一个个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希冀着能早日登上梦中的象牙塔使其成为通向仕途踏板,这“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竟牢牢地控制了几千年国人不变的信念。
读书做官论作为国人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能经历几千年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而成为颠颠覆不破的真理,这就不得不令人为这个理论的创设者而拍案叫绝。然而,回过头来看,那些官至极品的人却并非是那些学富五车,腹怀锦绣的文人墨客。这里不敢以历史为鉴,就近代的那些身居高位者,尽管文凭学位高级得令人眼花缭乱,而究其学识却大抵是一些混混出身的痞子。那些耗费了毕生精力想从典籍里寻得一官半职者,往往成了当权者的走狗或者爪牙,不折不扣的沦成为人做嫁几时休的吹捧政绩的工具。
做官,似乎与人具备的知识水平无关,有人曾戏谑乡长家的祖坟里或许是县长路过时小解过的风水宝地,然而这个戏谑却不无道理。那些打天下、创江山者无不冒着“成则为王败则寇”的风险,把脑壳别在裤腰上为了得到政权而玩过命的人,古往今来除了毛泽东是为了穷人谋天下的独一人之外,还能找出第二个为平民而谋幸福的革命者吗?不会的!闯天下者,大抵是为了自己或者自己的后代能驾驭民众,谋得锦衣玉食的安逸生活而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从别人的手中夺得政权的拥有。如果纵观古今就不难看出,历代开国君王竟然没有一个是从书本里读出江山的文人学士。且不说皇家君王的政权得失,就是一个能统领几万人的乡长、镇长,如果挖掘其拥有的背景支持,便会令人沮丧的大骂那个“学而优则仕”理论的创设者是个骗人不脸红的大骗子。
当今社会,是官二代及官三代登上政权宝座的时代。那些从小就衣食无忧的官二代们,生命一开始他们就习惯了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他们在那些奴才们满脸媚笑的点头哈腰中长大,在讨好的赞誉声中成人,在父辈的手中没有经搏击和奋斗就顺利的接过政权的接力棒。这就使得由于他们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成人,对大面积的社会底层生活大抵没有切身体验,所以他们所制定的政策往往与社会实际大相径庭。可以预言:一个政权的颠覆,与官二代及官三代走向政坛有着直接的关系。横观官场,除了从父辈手中接过政权接力棒的官二代之外,一些平民出身的政权拥有者,无不是一些走夫人路线或者靠投机钻营赚来大把钞票的生意人。这些平民出身的政权拥有者,一般是一些胸无点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胆儿肥得流油的社会混混。他们靠钞票发迹,自然对钞票神奇的功用有着常人难以悟透深刻认识,对集合钞票也有着常人难以掌握的奥妙玄机。他们靠钞票登台,登台后对钞票进行一番紧急集合,然后靠紧急集合而来的钞票登上更高一级的台阶,然后再集合,再登更高的台阶……就这么周而复始,形成一种升官发财、发财升官的良性循环。所以,这当官并非是众口如一的“学而优则仕”就可以做到的物事。
当官那点事儿,在一些明白人眼里也就是玩弄心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智力游戏。这些小把戏在那些饱读诗书的文人学士眼里大抵是一场小儿科的闹剧,胸怀文章、口吐锦绣的贤人达士们大抵也不屑以其清秀的仙风道骨之躯去陷入一片污浊的是非之地。这就使得没有能力的抢着做官,有力能的却忙着归隐。真可谓太平贵文章,乱世出英豪。其实,当官那点事儿,并不需要过高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能拉下脸皮,或者身具一幅奴才的骨骼,大抵就能步步高升,大红大紫起来。而那些彻夜苦读的学子,等读书读到一种较高境界的时候,也就大抵看透了世俗的污浊,开始时的“学而优则仕”思想,也就被其逐渐广博的知识弄得了无踪迹。乃至,最终变成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闲云野鹤之士。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