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样的事,我“耳顺”不了

听到这样的事,我“耳顺”不了

知名当世杂文2025-11-14 13:11:02
九八年机构改革,市政府针对我们14个工业局的行业管理办公室出台一政策,凡满55周岁和30年工龄的都可提前退休,每提前两年涨一级级别工资,三年一级职务工资。根据我的条件可涨三级工资和一级职务工资,共13
九八年机构改革,市政府针对我们14个工业局的行业管理办公室出台一政策,凡满55周岁和30年工龄的都可提前退休,每提前两年涨一级级别工资,三年一级职务工资。根据我的条件可涨三级工资和一级职务工资,共130元。涨工资不多,主要威胁人的是,假如提前退休,可以享受“公务员身份”;反之就得变为“企业身份”。都知道企业退休时工资很低。那时已退休的大型企业青岛碱厂的党委书记退休金才700多一点。退休公务员还能随公务员涨工资而相应涨退休金,所以谁也不愿放弃“公务员身份”。
在领导的“威胁利诱”之下,55周岁的和33年工龄的我提前退休了,我还比别人多了5%的独生子女费,仅扣7%。即使这样,我的退休金仅为1014。64元。退休后的九年内,退休金随公务员涨而涨,到今年,还没有突破五千元大关。我的一个“徒弟”现任正处级干部,工资可能五千以上,近六千了,另一个当局级干部的更无法比拟。
那时我不想退,55岁正是干工作的黄金时段。但在“不退就成企业编制”的威胁之下,我只能服从。
化工局改制成了“凯联集团”,处长级据说月薪五千以上,总经理和正书记年薪70万,副职年薪30万。改制前的局长工资比我也就高一百多一点,一千元出点头。国有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工资差距从此拉大。
当时凯联集团的局级领导中,三个比我大两岁,一个比我小两岁,一个是初中毕业文革中(保送)的“工农兵大学生”,清华大学的,牌子硬,他属“年轻干部”。除这“年轻干部”现到一集团当总经理以外,其它的都相继退休了。按理他们的身份应该是“企业编制”,应按企业人员退休处理,就像我退休时他们“威胁”我那样办。可是他们全部按“公务员待遇”办理退休手续。其理由是:“他在原化工局工龄较长”、“他当过化工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他兼任过化工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要理由谁都能找一大串,但要有权,“有理无权莫进来”。掌握人事大权,政策就可向某些人倾斜。
更可笑的是原人事处处长,此君比我晚到化工局好几年,被我局职工评价为“不干人事的人事处长”。我退休后他到某厂任党委副书记(可以解决一套房子),年龄比我稍小。他退休时,更应该在企业退休,但却回到凯联集团退。不但以“在化工局工龄长”为由,而且以“某厂是局级单位”为由,摇身一变为“副局级干部”,按副局级待遇计发退休工资。人事处长等于副局级干部。所以今年春节前老干部聚会时,他恬不耻耻地坐到局级领导席上。
这些事都是在老干部聚会时听到的,听到这些消息,我能“耳顺”吗?无论哪一个人的“修养”再高,听到这些也会“怒发冲冠”“耳不顺”的。所以,我们这些无权无势的聚会时只好坐在一起一面喝酒一面骂娘。我说,让我当一年凯联集团的总经理,我退休金一分也不要!我这辈子的工资也不够70万。
不光是拿多少工资的问题。假如拿了高工资,能作出贡献也就罢了。可在他们手中,原化工局二十多个大中型企业,现在只剩下三大两小,凯联集团也剩了一张皮,即将被海湾集团吞噬。企业破产倒闭,工人下岗失业。这就是他们几十万年薪的功劳(拿了七八年啊)。
我对这些权贵们采取的是“不理不睬”的态度。今年聚会,我去给受人尊敬的老党委书记(革命老干部)敬酒时,那一姓白的小人伸出手来要和我握手,我看都没看他一眼,不想让这些小人污了我的眼球。
爱憎分明,这是让我“耳顺”的唯一办法,也是没出息的办法。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