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不能忘记的旧书店
我是一个喜欢书的人,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要买上一本书。说起买书,最值得我怀念的还是昭通城里的朱提旧书店。看着我书柜上的许多从朱提旧书店淘回来的书,都会勾起我的回忆。记得还是上世纪八
我是一个喜欢书的人,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要买上一本书。说起买书,最值得我怀念的还是昭通城里的朱提旧书店。看着我书柜上的许多从朱提旧书店淘回来的书,都会勾起我的回忆。记得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里开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任课老师要求我们要多读原著。那个时候的我,在职读书,对知识的渴望和完成大学学业,是我当时的第一需求。由于没有多余的闲钱买书,幸好有朱提旧书店,收购了很多旧书,价格比定价少了很多。于是,我也成了朱提旧书店的常客。记得我买了一本孙犁的《书林秋草》是三联书店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一版一印,三十二开平装本,三百六十一页,印二万一千五百册,定价一元零五分,只用了五角钱。每次光顾朱提旧书店,都会淘到自己需要的书。由于当时在大关工作,到旧书店买书也只有在寒暑假,后来调市上工作后,到旧书店淘书的习惯依然,单调的日子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淘书中变得充实了起来。不管是风霜还是雨雪,不管是寒来还是暑往,别的地方可以不去,这家旧书店是不能不去的。在我的记忆里,朱提旧书店开始是在昭通的馋嘴街中段,门面不大,但干净整洁;书不是很多,但常有新书来;书店生意谈不上门庭若市,但顾客不少,其中主要是老顾客。后来旧书店又搬至下西街,门面比馋嘴街大了一倍。老板叫曹娜,当时也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中等个子,人非常的热情,只要你一踏进书店,她再忙也会走过来和你打个招呼,问你要找什么书,如果你说出书名,店里有,她会很熟悉地在书架上或者是书堆中给你找来。如果你说随便看看,她会打完招呼说:“你随便看,需要帮助随时叫我”,然后又接着忙她的事情。由于经常光顾的缘故,和老板也渐渐地熟了,每当我需要的书,在旧书店没有找到,她便会把我要的书名用一个本子记住,只要搜罗到,她便会打电话通知我去取。记得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就是当时旧书店没有,过了半年多她收集齐了后叫我去取的。我在朱提旧书店买了多少书,记不清,也算不清,反正,只有个大概。我书柜里的书有三分之一是学的和教的教材,有三分之一是别的地方买的,另外的三分之一就来源朱提旧书店。
现在,朱提旧书店已经不在了,但我从朱提旧书店买的书还在,朱提旧书店的老板曹娜后来又进入了其它的行业,听说经营得很不错,成了昭通有名的民营企业家。现在网络发达,网上阅读方兴未艾,我也在网上阅读,但仍然感觉读书还是读纸质的舒服,不伤眼睛还有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读书不止是读文字,更是读书味,读书趣,读书情。便捷的电子阅读或网络阅读,在给阅读者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培养读者一种走捷径、图方便的思维方式,培养更多的浮躁情绪。回顾自己的历程,如果不是读书,我不可能有今天,现在读书依然还是一种习惯。个人如此,国家依然,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文化强,民族才能强,国家才能强。
说起读书,我更加怀念朱提旧书店,它是一个值得怀念的旧书店。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