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有几多愁

秋有几多愁

杜父鱼散文2025-11-21 16:27:03
都说秋天是一个撩人心绪的季节。有人带着收获的喜悦,有人带着低落的思绪;有人喜欢感悟秋天,有人则把哀愁写在秋天……也难怪“秋风秋雨愁煞人”,尤其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萧瑟景象更是让人莫名的感伤。不知谁将秋心合在一起,写成一个“愁”字。从此,秋与愁便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三百首诗词反复诉说的多半也是因为这个愁字。于是,秋似乎成了悲伤的代名词。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将她寓意了悲苦、寄写了落寞,因而留下数不尽伤秋悲怀的佳词绝句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声声慢》把秋雨黄昏的凄清之境写得如泣如诉,国破家亡及丧夫之痛与晚景孤苦凄惨的生活融为一体,悲伤愁绪达到了极致。守著窗儿寂寞难熬,梧桐细雨滴落不尽,此情此景,又岂是一个愁字能释怀得了。作者将内心的苦闷情愫渗透在字里行间,一字一泪地诉说,听起来倍感酸楚,酸楚之外更添凄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醒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的《雨霖铃》借以深秋凄凉冷落之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无处不在,不言愁而愁自显。此去经年,伊人不在,良辰美景无心眷恋,纵有千种风情也是枉然。作者将伤别之悲在时间层次和情感层次交叠呼应,同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残酷现实的逼迫无奈,倾吐难以割舍的深深离愁,以及“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相思,无不令人惜怜叹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坡……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也是借秋景秋色来引托乡思离愁,怀乡愁绪黯然悲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纵使明月皎洁,也不能登楼观赏,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怕是徒增惆怅情怀。只恁以酒浇愁,然愁不能遣,反而更添忧思。作者描写了羁旅者的孤孑寂寥的感受和萦绕在心的缕缕乡愁,“离愁更远更无穷”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唤起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深切眷念。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这萧瑟的季节里,不仅彰显“秋愁”的自然感伤,更能让人借景达意抒发情感。不管是丧夫之痛,还是伤别之悲,或是思乡之情……“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诗人心底的愁苦,又岂是人人能知晓的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而每个人心中的故事也只有自己懂得。其实“秋愁”不过是一种意识,一时的感慨;或是一种心情,一时的情绪。正所谓“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心中有哀愁才会有所感!一样的季节,不一样的感受,如此才会有“我言秋日胜春朝”与众不同的情怀。
有人爱秋天的颜色,有人爱秋天的悲凉。我偏爱秋天的味道,喜欢那种淡淡的寂寞轻愁,又或许,这份轻愁一直都在,默默地流淌在骨子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