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轮车
独轮车你一定见过吧,建筑工地上,带着安全帽的工人用来推砂子、水泥用的。我说的可不是这个,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还在使用的一种运输工具。至于它是什么时代,谁发明的,就没办法考证了。看过《淮海战役》你一
独轮车你一定见过吧,建筑工地上,带着安全帽的工人用来推砂子、水泥用的。我说的可不是这个,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还在使用的一种运输工具。至于它是什么时代,谁发明的,就没办法考证了。看过《淮海战役》你一定记得陈毅元帅的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对呀,那影片中用的就是这种独轮车。一个和现在的摩托车轮胎大小相仿的轱辘,上面是一个木架子,纵向是四根木条,当中两条比较短,中间有一个轴固定着车轱辘,两根短的木条两头锲进两根横木里边,两根横木再锲进两边的长木条里,木条后各有一个弯儿,就是把手。车后身的横木后边竖着锲上了一个倒“工”字形的车梯子,车梯子后边又是一根横木,这样与前边的横木半尺左右的距离,与车梯子又斜对着,这样既可以让小孩子坐在那里,能放上一个木箱装杂物用。中间两根木条的上边支起一个架子,正好架在轱辘的上面,防止轱辘蹭坏两边的东西,上边还能多装些。
小时候,我一直试图推起独轮车,可每次总是东倒西歪,不一会就翻了车,惹得姑姑一阵嘲笑。我可不让她,跑过去就往她衣角上抹鼻涕。被我纠缠的没办法了,她就教我怎么推,怎么掌握平衡。可能是因为那时候力气小吧,怎么也推不好,最后只好由姑姑推着我了。
姑姑推车很稳当的,所以让她推着不必担心翻下去。有一次,和姑姑去磨苞米,加工厂在一公里外的村子里,姑姑推着一袋子苞米,我跟在她后边,走着走着,我就不想走了,姑姑就把我放在横木上推着我。这样一来就沿重(车的后身过重)了,姑姑推着很费力气,我倒是在上边悠哉游哉。回来的时候,一袋变成了两袋,我再坐在后边,就更不好推了。不过姑姑有办法,把我放在上边的架子上。这样倒是轻了些,不过我有些害怕,坐在架子上,两手扶着木框,身体向前倾着,不小心恐怕要掉下去的样子。姑姑知道我害怕,推得也十分小心。到家了,我没有掉下去,胆子倒大了,以后空车的时候,我就坐在架子上让姑姑推着。
后来大点儿了,就和表兄推车玩。两人来锤子、剪子、布,赢得坐车,输的推车。我赢得时候居多,坐在架子,他力气大推着就跑,吓得我紧紧攥住木框。我推他的时候,他尽量往前坐,这样推起来轻巧些,不过不容易掌握平衡,他也不怕,要翻车的时候他总能很灵巧的跳下去。
再后来,上高中了,也就没时间和表兄玩这种游戏了。表兄初中毕业就不上学了,在家里蒙大棚,还是经常用这独轮车。冬天的时候,五卷草帘放在车上,推起来还是一路小跑。寒假回家,帮他干点活儿,推起五卷草帘,走不几步却翻了车,招来他一阵笑话。幸好我还只是四体不勤,要真到五谷不分的份儿上,还只不定怎么笑我呢。
现在,农村很少看到有人用独轮车了,人们用上了三轮车、手扶拖拉机、电瓶车,自然就没有了独轮车的用武之地。要说用也就是工地上推砂子、水泥,养殖户推垃圾用,不过这独轮车也变了模样,一个大铁簸箕下面安一个轮子,怎么看也不像那么回事儿。
家里的独轮车静静的立在厢房的墙角上,已经落满了灰尘,轱辘也瘪了。父亲嫌它占地方,想让姨父拆了它用木料做马扎,我拦下了,还是放在那里。或许以后的孩子们看见已经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东西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