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恨不关风与月

此恨不关风与月

疗饥草散文2025-07-29 08:54:45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读欧阳文忠公的《玉楼春》,心绪总会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一
尊前拟把归期说,
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间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
始共春风容易别。
读欧阳文忠公的《玉楼春》,心绪总会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一句中停顿半日,这一句实在让天下人喜欢。细斟酌,心弦幽咽,郁郁难说。
你道痴是什么,是一种知病。知而不更,知而不退,该是何等的铭心刻骨。刮骨疗痛,你痛的是自己。借酒来浇,愁的不是樽,亦不是樽中之物,而是一颗心,一颗被情和恨浇透的心。
风花雪月,是离愁者有情者常吟之事,是一些覆在心扉嵌在眉心的烟色,承载着千载芳草不息的思绪,万年秋水泱泱的意笃情深。
诸如“景阑珊绣帘风软杨花散,泪阑干绿窗雨洒梨花绽,锦斓斑香闺春老杏花残。”
还如“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再如“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如许,花生情,风传意,雪飞念,月惹思。今人说,都是月亮惹的祸。或说,无端里的无端,起源里的起源,似乎是人世人心永久不能更改的情愫。古人有云“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素心有情,千古如斯,是不关乎风月,可是风月却是断然不能了断的最有情最有价的媒介,它可以随着心情境遇而艳目而衰黄而宛转。
还有什么可以这样,貌合神亦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读到这一句,禁不住悄笑一声。原来词人如我们一样,也怕,怕让记忆覆压,撂倒了好容易建立起来的坚毅。所以告诫自己直须看尽洛阳花,不要碰不需碰,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得无情。终走得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无处问才罢了。
大师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你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看来全天下人的心思都一样。似乎这失和得,都是悲剧,人心之盅毒。不得不敲打这人心,也太贪婪和喜好悲凉了吧。莫不是受了那句“自古笙歌容易散”的蛊惑?
人生是一场折子戏吧,得得失失,事事非非,聚聚散散,恩恩怨怨,合合欢欢,轮回着太多无常。
阿城讲,悲欢离合,悲和离是净化,以使人更看重欢与合。而我国的世俗和文字,一路而来,均是挑选狡黠的调子,猛不防讲到这悲离上,态度刹那间厚道深婉起来。
所说世情恶,欢情薄。莫说离情。莫说花前事。
所说月浅灯深。痴数春星。
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别离滋味浓如酒。念情深处,红笺无色。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是,千年锈锁锁心扉。这般,百般滋味都来心头,亦是常态常理常情。
痴者自痴,真个是此恨不关风与月。想来,纵然花与月空有相怜意,亦无有相怜计。
从前读词,走马观花,现在看一会儿,愣一会儿。这不,看久了,觉得这个恨字也让人颇费思量。
词人的“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后主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飞卿的“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看来,世人常讲的,有多少恨就有多少爱这个观点,绝对确凿无误。爱到深处即是一种恨,恨到牙根痒痒,刻骨难奈,亦不想罢休,不能作休。
其实,很多时候,人执着的只是自己。是自己在寻找一些影子,是在偿还多年的夙愿。一些结扣,埋在心里,成永久的患,患得患失,患愁患喜,为远去的事远去的人做个温暖的依托,做个网,给自己套,不想了断。也是,本来缘和怨是骨肉相连,息息相关的,你单要了哪一个都不成。
是个人,在俗世过烟火日子,任是心里恁多情,所有的言语还显苍白直接和无力,不能够尽人意抒情怀酣畅淋漓,所以文人吟,戏人唱,说着说,和着和,一个情字开出无数的花。但想愁也罢,痴也罢,爱也罢,恨也罢,于字于曲,纤手凝香,尺寸柔情寄相关,千古如斯。斯是彼处失,此处补,也算人心情恨皆有偿吧。
人间自是有情痴。想来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本来红尘一过客,谁又能撇得一身轻,挣尘身出,居于云上,旁观袖手笑疏狂。
人生苦短,岁月情长。还是漫随了心性,做个情种,挑得诗囊,抛了行囊,一日看尽长安花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