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

皇甫小说2025-11-23 13:28:45
124路公车载着我驶过高楼大厦、穿过车水马龙。当车子走过一段沿河小道时,车轮下的尘土模糊了所有人的视野,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乘客和司机在剧烈的颠簸中跳得很是兴高采烈。“将来会好的,这里是高新技术开发区。”
124路公车载着我驶过高楼大厦、穿过车水马龙。当车子走过一段沿河小道时,车轮下的尘土模糊了所有人的视野,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乘客和司机在剧烈的颠簸中跳得很是兴高采烈。
“将来会好的,这里是高新技术开发区。”临座的一位看起来稚气未退的青年老师说。
现在的大学老师越来越年轻,随便拽出一个胡茬没长齐的一问,不是助教也是讲师。再拉一个胡茬刚长齐的,准是个教授。搞不好还会摊出一个博士后之类的头衔吓人。中国人其实要比美国人强得多,在美国,胡子一大把才混个硕士头衔的比比皆是。怪不得在中国大学里搞师生恋爱的那么多。
车子驶进一个荒凉的小巷里就使劲儿稳住摇摇欲倒的身子,好像将要进入学术圣地的样子。那位老师直起身子整领带捋头发擦皮鞋搞得比穆斯林麦加朝圣还严肃。
沿途看见一座庄严的大门,我满心欢喜,原来大学的门槛并不高,低到许多民工模样的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再仔细一看原来是“XX企业集团公司。”学校越来越近了,我的心情就如同封建时代新郎用颤抖的双手去掀新娘的盖头。
“到了,大家下车吧!”
那老师的话吓得车子停在一座看似历史悠久的建筑旁不敢前行半步。
“哪儿呢?”有人问。
“这不就是吗!”老师似笑非笑的说。
“啊!”我当时真想找个柱子撞过去。

司机不耐烦的驱赶着我们下车,好象根本不把这些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放在眼里,我暗自发誓将来要是垄断了整个运输市场让他去吃屎。
这校门仿佛传承了中国人艰苦朴素的美德,朴素到保持建筑风格五十年不变,甚至到了打补丁的程度。我疑心其创始人必是墨家子弟或传人,但无法挖出其坟墓作最后考证,估计连墓碑都给省了。

门口站着一位穿破旧制服的保安,好像抓了一夜贼似的,一个劲儿打哈欠。 
那老师给我们随便指划指划便飞也似地消失了,好像学校没了他就像孩子没了爹。 
“啊!”人群中有一位穿着时尚准备在这儿享受浪漫生活的女生尖叫起来。
“神经病!”有人小声骂道。
“你们看那里。”她指着远处让大家看。

大伙儿抬头环顾四周顿时啊成一片,比抗战前线上小日本儿的哀嚎声还惨。
我真有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破瓦房还都在那儿亭亭玉立继续发光发热。里面隐约传来一阵嘶哑的钢琴声,那声音好像钢琴在发泄不满:“我是极有收藏价值的,当年贝多芬的孙子的大姨妈的女儿的朋友他干爹都用过我……。”我觉得如果再有几尊兵马俑坐阵那绝对是一座堪称第九奇迹的出土文物,可惜没有,只有几尊酷似兵马俑的校工在那儿摆弄着一些极具怀旧色彩的工具……。
“你们比我们幸运多了,我们大一时再几座租来的破厂房上课、居住。如果晚上有一只虱子出现,我保证它可以日行八千里还有喝茶的工夫,一个寝室二十个人挤啊!”同行的一位大三师兄安慰大家说。我打量一番,他一定是上街购物回来,手里拎着一件地摊买的假“耐克”。
更远处有几栋努力打破死寂的高层建筑物在机械的喧嚣声中左顾右盼,好似有一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上面凌空趴着一些民工敲敲打打涂涂抹抹,就怕学生看见上面突起的异物。那小心翼翼猥猥琐琐的样子好像在补名胜古迹,生怕刚补的混凝土因水土不服回归大地。

报名处最热闹的便是财务科了。墙上唯一的饰物就是一个破石英表,指针停留在上世纪某时某分某秒舍不得走,静静得看着点钞机里无数翻滚的大钞被扎成捆防进铁皮柜里。几台奔腾发出令人窒息的味道,虽是奔腾却丝毫没有奔腾的样子,这从操作人员的跺脚状可以看出来。
缴了学费,我傻站在那儿等待接待人员带我去分发被褥参观寝室,哪知里面那位手指被香烟熏得发焦的短毛青年老师一改收钱时的笑容可拘说:“你怎么还不走,没事儿了,去四处看看吧!”那样子就好比一条咬着肉骨头的狗朝赐给它骨头的陌生人狂吠,生怕这人反悔又抢了去所以用利齿以示警告。
我拖着沉重的行李箱漫无目的地在办公楼转悠。忽然看见一伙人朝另一个房间涌去,便跟过去看个究竟,谁知道误打误撞找到了分发被褥的地方。不料对方开一纸条给我问我要300块,我没有反抗的理由乖乖呈上钞票,只盼早点有个休息的地方。
那些学生惟恐落了他们那份儿,拼了命似的往隔壁仓库挤。我被迫排在最后等待挑拣残存的破烂,不料最后分到一套极完整的,只是里面隐约发出一股霉味。抖抖看似洁白的被子,没发现异常现象,再稍一使劲儿便开肠破肚了,里面残留着“黑心棉”的痕迹。

中午正赶上学校的开学大典,近万名学生浩浩荡荡开往校园。我赶到时已经没有立锥之地了,只得站在远处的天桥上观看盛况。
一大批领导好像集体去某个汽车修理厂充了气似的,肚子都是鼓鼓的。再看上部,又好像不满世俗集体剃度了一回,头发比校园稀疏的树木茂盛不了多少。根据曾国藩《冰鉴》卷三之容貌篇所述,这种人是极富有的。
现在就是明星诽闻多、政治会议多、著作盗版多。开会时先自我介绍后自我批评,实质内容大家饭桌上讨论。
我讨厌无休无止的会议。
这所学校体制健全,夸张一点说,地级干部一教室,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而且这所学校的大校意识极强,提出什么“自我强大”的口号。刚听到这句话很是莫名其妙,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概念,后来听老师解释才明白,不许老师外出考察,全呆在办公室自学。你说这是哪个低智商的构想出来的?如果没有钢铁般的意志非跟这帮人学坏不可!
开学大典结束之后,我几乎是连滚带爬才找到文学院办公室的。敲门进去后我大吃八惊,原来公车上的那老师在里面正襟危坐,俨然一副齐天大圣的派头,他就是办公室杨主任。而旁边沙发上那位年龄稍长,脑袋亮得像抹了凡士林膏的吐烟圈者则是文学院院长段某。
我将注册单交到杨主任手里,等待他尽快安排宿舍好让我劳累一天的行李歇歇脚。杨主任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雷厉风行般地盖一个章,然后吩咐我去档案室、保卫科、医疗中心各盖章一个,我还没有开口他就把单子给我甩手示意我走人。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会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