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国儒服与无敢儒服
《庄子·田子方》中讲述了一个鲁国人爱穿儒生服装的故事,意义鲜明而语言生动。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庄子拜见鲁哀公。鲁哀公嘲笑庄子说:“鲁国有很多儒士,却很少有信仰先生道学的人。”庄子摇头,说:“您说错了,
《庄子·田子方》中讲述了一个鲁国人爱穿儒生服装的故事,意义鲜明而语言生动。意思,大概是这样的:
庄子拜见鲁哀公。
鲁哀公嘲笑庄子说:“鲁国有很多儒士,却很少有信仰先生道学的人。”
庄子摇头,说:“您说错了,鲁国很少儒士。”
鲁哀公笑道:“全鲁国的人都穿着儒士的服装,怎么说儒士很少呢?”
庄子说:“我听说,儒士戴圆帽的知晓天时;穿着方鞋的,熟悉地形;佩带用五色丝绳系着玉玦的,遇事能决断。其实、君子身怀那种学问和本事的,不一定要穿儒士的服装;穿上儒士服装的人,不一定会具有那种学问和本事。“
鲁哀公说:“那你怎么能说那些穿儒服的人,就不是儒士呢?”
庄子笑道:“您如果不信,就实验一下,请在鲁国发布号令:没有儒士的学问和本事而又穿着儒士服装的人,定处以死罪!”
于是哀公号令天下:没有儒士的学问和本事而又穿着儒士服装的人,定处以死罪!
五天之后,鲁国国中差不多没有敢再穿儒士服装的人了。
最后,只有一个男子穿着儒士服装站立于朝门之外。
鲁哀公立即召他进来以国事征询他的意见,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都能做出回答。
庄子说:“鲁国这么大而儒者只有一人呀,怎么能说是很多呢?”
于是,鲁哀公心服口服。
鲁国、从举国儒服道无敢儒服,让人可笑又可气!看了这个故事,很容易联想起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
鲁国的儒服者和南郭先生一样,“徒有其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南郭先生是混饭吃的,或许还情有可原,而鲁国的儒服者却是混名声、充圣人的,这样的人,就更加可气了!
人,浅薄并不可耻,只要你不张扬自己的浅薄!
最可耻的是浅薄却拉大旗、作虎皮,欺骗自己、吓唬别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厚重,清明
下一篇:《前夜》与《父与子》读后感
相关文章